生活小记——未定标题(124)

(1)

上篇日志中提到了我最近的经济状况堪忧,然后有不少好友得知后说要开始每人每个月给我发 2000 – 5000 元的“生活费”以及“慰问金”。不过大伙不用担心,我只是说手头有点紧,比如说不能任性的买东西和出去玩,并不意味着过不下去会被饿死(^_^)。况且,即使我到没钱花的地步,那么要包养哥的人都需要排队,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在这里我还要顺带一提,我月初决定逐渐减少并停止使用微信和 QQ 等国内的即时通讯工具,除了众所周知的在国内通讯工具上畅所欲言会有后顾之忧这一原因以外,还有就是微信好友的“碎片化”问题。有些人会说,用微信很方便呀,比如我可以和以前的老朋友叙旧、分享照片,一些老同学、老同事还时不时地在群里面聊天呢。我这里所说的“碎片化”问题,主要是指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它容易使人变得浮躁。这种社交软件主要还是占据每个人零碎的时间,比如坐地铁的时候、开一些无聊的会议的时候、闲的蛋疼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是在碎片时间里面使用社交软件,因此留给每条咨询的时间也相当短,比如你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查看每条消息的时间不大可能超过 10 秒。所以说这也给“发言”者提出要求:你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不能是长篇大论,除非是一些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新闻等页面,否则除了一些非常关心你的朋友外,其他人是不大可能会认真看的。

你跑到某个地方去旅游,按照“朋友圈爱好者”普遍的做法,大概是发如下的内容:哎呀,这个地方好漂亮啊,好好玩啊,门票好贵啊我好有钱;然后下面是 N 张照片,最后再加一个定位。然后得到别人的回复基本上是一堆人点赞,接着一些诸如“好羡慕”、“很漂亮”之类的评论。而如果采用传统的记录方法,会怎样做呢?比如我会写一篇博客,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想法、和同行人的交流等内容完整地用一篇文章表达出来。而如果我想和远方的朋友分享我的旅途经历,则会把对方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写出来,然后精心挑选一些照片冲洗出来一同给好友寄过去(或者发邮件),此时,相比于你在朋友圈或者微信聊天中看到好友扔过来的一堆照片,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另外在比如我正在写的这篇博文,我觉得“朋友圈”和“群聊”浮躁,那么我会在这里完整地表达并记录我的观点;而如果是在微信里要表达这样的观点,基本上就变成了草草几句,这样不说别人,就连你自己在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忘记你在当时想要表达什么,所以觉得自己很“SB”。最近公司在搞一个技术分享的活动,要我们如果有好的想法或学到了新的技术可以写一篇文章,然后公司会在公众号发表,公司会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几百块钱的奖励。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活动,但把文章发表在诸如公众号和朋友圈之内的地方,难免会有“暴殄天物”之嫌。在整个社交软件的气氛下,文章的作者不大可能会很系统地去写一篇很好的技术文章,因为这意味着没什么人会认真看(我有个同事原本写了一篇 JavaScript 方面的文章,但是为了更“适合”在公众号上发表,一再精简,最终成文基本上没有说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所以说社交软件最好是成为生活中的一个补充,但是还是应该以传统的方式为主。你要想对一个东西有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阅读相关的课程和知识,而社交软件在这里的作用最好是吊起你的胃口。只不过可惜的是它培养起的这种浮躁的风气,使得很多良好的习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二,它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大多数人的微信里都有很多好友,多的可能有几百个。可是你认真数一数,在这几百个好友里面,有多少个是和你经常联系的呢,可能不到 10% 吧;又有多少个是连续几年每天都和你有联系的人呢,可能大概只有 3% 左右了吧。所以看似好友很多,实际上在联系人里面有 90% 以上的人和你没加他为好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这就好比同学和同事的聚会一样,平常不怎么联系的人在聚会时即使聊得火热在散伙后还是不会怎么联系(除非是有事情找你,比如借钱,比如你是医生他小孩生病了等等),而平时关系好的经常见面的人对于参不参加聚会更加无所谓,因此这种聚会也是这样,参加和不参加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社交软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我只是觉得它应该是生活的一种补充。例如我在上班时突然有一件事想和好友说,此时即时通讯软件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不能因此忽视掉原本“正常”的生活,例如经常和好友混在一起、定时写信通电话,要比每天看文字要好得多。

有些人会说,如果我不用微信了,而我的好友都在用,那他们就不能和我联系了啊。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好友会因为你不使用某一种常用的通讯工具就不联系你么?就比如我最近开始用 WhatsApp (原因是它是端对端加密的,并且没有乱七八糟的功能),而和我关系好的好友也陆续装上了 WhatsApp 和我发消息,当然大部分人的情况和下面这位好友类似:

有不少好友他的 WhatsApp 联系人中只有我和我的小号,而他打开此 app 的目的就是给我发消息。也就是说对于你真正的好友而言,你用什么通讯工具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我最近迁移到 WhatsApp 上对于我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可以逐渐摆脱“朋友圈”里的那种浮躁的氛围,也顺便把我的好友“过滤”一下,最重要的是 WhatsApp 有对话备份到 Google Drive 的功能,以及比较安全的端对端加密机制,岂不美哉。

不过由于公司里的一些事情还是在微信上联系,并且有一些需要“临时”联系的人,因此我偶尔会上一下微信,但频率会很低。而且我目前不允许微信在我的手机运行后台进程,因此我只有打开时才能看到消息,所以回复会很慢。


(2)

最近大组里面不知道从哪里弄过来了很多经费,或者由于最近的经费没有花完,这两个月老是在组织活动出去玩。

某天上午刚到公司的时候某个(女)同事给了我 4 盒旺仔牛奶,我喝了之后感觉饱饱的;后来组里通知说中午组织去阿西娅腐败,我们在那里一顿胡吃海塞过后还点了一碗面;下午组织去看电影,由于这个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于是我和另外一些同事准备密谋逃跑,结果看到公司发邮件说一会在会议室提供可爱多以及大量水果,欢迎大家来下军旗赢奖品,嘴馋的我们又跑过去继续胡吃海塞。看到有下军旗比赛,我这种具有多年军旗经验的高端人士自然是不屑于和他们比(你们猜为啥,因为如果我输了那就露馅了呀),最终我把阵型摆好后让另一个同事来下,他用我的无敌阵轻松把对手虐菜。

没过几天 BOSS 又说我们要组织 team building,由于天气太热我们就随便去一个水库旁边拓展然后烧烤好啦。要说拓展活动我一直不怎么喜欢,每次看到那些三十多岁的同事不是腿脚不灵便就是气喘吁吁的,我实在不忍心向他们投去“藐视”的眼光,因为这牵扯到我的人身安全。不过某同事说可以一边烧烤一边喝酒肯定很爽,所以我们就都过去啦。

不过正如上面这张照片一样,基本上只有少数几个同事负责烧烤,其他人都是在各桌蹭吃蹭喝。至于这个水库旁边的拓展基地,美名其曰可以摸鱼以及捉鸡,可是就是一个非常小的水池里面放了一些鲶鱼让你去抓(他们下去了十几个人最终没抓几条),和我们南方的水塘一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在漏水。而在帝都生活的话除了登山逛公园以外,就只能带小孩来这种地方玩了,还好我的童年不是在这里长大。

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公司里的一大好处是出去玩都是在工作日,不论是一天还是两三天,而且年假超多(比如我现在每年有 20 天年假以及 15 天病假)。高中政治老师教导我们说资本主义是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书上的附图是一些劳动者在车间里没日没夜的干活,而我在这里上班四年了为啥没这种感觉呢?


(3)

某个同事前一阵子接了一个活,然后把我的电脑拿过去用,结果一直到现在都拒绝归还,简直是太离谱了。后来 CruX 和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发现电脑貌似是从他那抢来的,我拿过来后现在又被同事拿走了,所以说貌似我的离谱程度更高一些 =)。前几天同事说有个活我可以去干一下,我一想我最近这么穷,而有些人又吵着说过两个月要出去旅游,所以还是去看看情况能做就做吧。

不过问题是我现在主要在用微服务做一个新东西,而此时之前那个产品的 iOS 版用户那边提了一大堆 bug(话说这小伙做了几年的 iOS 搞出这么多 bug 真是不应该啊),看来还得我亲自出马(不过得把电脑从同事那抢回来再说);如果再接着个活的话意味着下班时间同时要做三个东西,确实是有点夸张。

再加上,最近在玩的初音 Project Diva X 这个游戏,想要白金奖杯的话,SEGA 脑残地要你通关 7 次,估计得花至少 100 个小时。而且挑战任务超级变态,比如 EXTREME 难度的歌曲要求用隐藏 + 超级扭曲达到 18 万分,原本 10 星的歌曲要把 CHANCE TIME 接上本身就很难,再加上这两个反人类特效简直是要命。所以我要做的这些活只有等我玩游戏累了后再做啦。(^o^)

✏️ 有任何想法?欢迎发邮件告诉老夫:daozhihu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