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二手物品的经历

老夫一直比较抵触把自己用过的东西再次出售。第一个原因是麻烦:如果你想卖个好价钱,那就成色要新,并且配件齐全,这完全不适合喜欢机器裸奔并且直接扔包装盒的人;第二个原因是不太愿意把曾经为自己服役过的物品“抛弃”,觉得收藏起来今后也算是一个回忆。

不过在几年前老夫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用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它们基本上都被放在抽屉里吃灰,有些甚至被乱放最终不知所踪。作为一个产品来说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它能够在需要它的人手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之前看《玩具总动员》的时候,安迪最终选择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赠送给小女孩,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但老夫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夫一定不会把少数对自己意义非常深刻的东西赠送或是售卖出去,对于其他的东西,我觉得还是交给或者卖给需要它的人比较好。于是老夫开始售卖自己的一些不用的二手物品,当然其中以电子产品居多。

几年前老夫累计在某鱼平台上售卖了十几件物品,最近这几天老夫又把好几样物品上架到某鱼平台上进行出售。由于老夫并不是以卖高价而目的,所以通常会比平台上类似的东西价格稍低,这就导致老夫卖的东西基本上在一两天就能卖出去,有些明显比市场价低很多的物品甚至一个小时以内就能售出。

老夫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找到靠谱的人成交(当然也不能亏太多),因为老夫不想在这个事情上花太多精力,比如为了几十元折腾大半个月,毕竟时间更值钱。所以通常会设置交易“门槛”,就是信用分必须达到“信用极好”这个评价(便宜的东西会放宽至“信用优秀”),毕竟老夫不是职业的卖家,不会也不想去区分谁比较靠谱,也没那个精力去和一些不靠谱的人撕逼。

最近这一次售卖经历,遇到了几个有趣的事情。

第一个是老夫卖出去的某件商品在市场上是稀缺货,该批次的产品二手价格甚至比全新的价格还高。老夫很久没关注过了不太了解(不然也不会卖呀),于是就定了一个比市场价低了好几百的价格。上架之后立即被人买下了, 我看了看对方的信用评价是“极好”,并且从成交记录来看似乎没有和别人有过纠纷,于是就决定把这个东西卖给他。

我包装好后准备叫快递,此时有另外两个买家联系我。第一个说我的东西立即上架就被买下,说明对方是职业的二手贩子,用外挂拍下来的,还给我发了一堆截图和新闻,说是某某某卖东西被二手贩子坑了,收到货品后找瑕疵要求降价之类的负面新闻,说要我不要卖给他,与他交易比较靠谱,因为可以线下交易,至于已经下的订单,取消掉然后把对方拉黑就完事了。第二个说你这个东西卖便宜了,你亏死了,你赶紧取消订单,我加价 800。他说如果快递收走了那赶紧拦截快递员呀,现在还没有送出市,可以取消掉的,也就赔个快递费而已。

我决定继续按照原来的成交按低价卖给最初拍下的人,毕竟对方已经付款完毕,我也已经对他已经做出了售卖的承诺,我不太愿意为了这个违约,即便违约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可能我确实损失了好几百,但如果我为了这个去违约并且破坏规则的话,我能过我自己心里的这道坎吗?在这个世界上金钱真的比承诺更重要吗?即使我这一次交易确实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在对方收到货后被对方以各种理由砍价等威胁,那也只能说明我最初挑选顾客的方式有问题,以后需要改进,但也不能用没有发生的事情作为违约的理由(之前我有过与职业二手贩子交易的经历,但过程都很愉快,所以这次我知道对方是二手贩子但仍然选择进行交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方确实有可能不靠谱,但我卖给这两个人就一定靠谱吗?第一位提醒我的人可能是出于好心,但更重要的是差价实在是太大了,选择与他交易他就能赚这部分钱了,所以绕来绕去还是利益。我卖其他东西被秒拍的时候,怎么没有来提醒我对方是否靠谱呢?

况且我觉得成交价格与市场价格有较大的出入也是常有的事情,毕竟价格不能只考虑商品本身。就好比有些商品在官方的店铺买比某宝上要贵很多,但依然有人选择线下购买,因为他希望购买商品时更省心、更愉快,多出的钱可以避免买到假货或者要撕逼的风险。对于这类人,省心和愉快也是算在他的购买成本里的。

老夫售出的另外一件产品是一台老夫不用的二手手机。“众所周知”,老夫有一堆的手机,吃灰太多所以决定卖掉一两台。这台手机买来我几乎没怎么用过,但某鱼上大家都卖得很便宜,所以老夫也只好挂一个和他们差不多的价格。发布之后有一些人来砍价,有些直接砍了很多,老夫直接没有理会或是说不行。

后来半夜里有个人来问能不能便宜点,由于价格就几百元,所以老夫就说给你便宜三十元吧,但是不包邮费了。对方说他也在上海,我说可以线下交易,这样就不用邮费了。对方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拍下了,于是我们就约了个时间在某个地铁站见面。在某鱼上经常会遇到“事比较多”的买家,比如要你拍各种细节图,各种描述里说得很清楚的要反复问无数遍,还有为了几块钱和你软磨硬泡很久的,这种人在某鱼上被称为“磨叽”,好像大家都不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易,所以有的直接写上磨叽的别来等等。老夫觉得砍价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太麻烦的确实挺令人讨厌的,你要求这么多,干嘛来买二手?而且我们也不是职业客服,哪有那么多闲功夫来和你磨叽啊?虽然说老夫也和比较磨叽的人打过交道,但这个拍下的人看上去是个话不多的人,还了几十元后没说什么就直接下订单了。

话说这是老夫第二次和陌生人进行线下交易。第一次是在北京的时候和某个看上去还在读书的女生约在地铁中关村站交易(还拖了个同学陪我去),对方很内向,看了看机器后也没多问什么就确认付款了,我当时还说如果有什么问题给我打电话吧,对方后来也没打电话(乃的目的大家都懂)。这次这个我想应该也不会太花时间吧。

和对方见面,我发现他看上去比我爸小不了太多,他戴着眼镜,可能住附近,曾经是做技术工作的,现在应该已经退休了(某鱼上显示是个做 IT 或者通信行业的 60 后工程师)。话说有时候看对方的穿着打扮大概能猜出来是做什么工作的,比如昨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人用小米手机 + Gboard 输入法,这个人八成也是一个码农。

他问了一些问题,比如手机什么时候买的,有没有配件(他么我不是在描述里都写了么),有没有划痕、磕碰之类的(特么线下交易不就是让你自己来检查的么),有没有换屏或者其他维修(这个问题倒正常)。然后他问了一个最令我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个手机卡不卡?

对方也是一个工程师(如果某鱼里的资料没有造假的话),那么应该看了手机的配置以后心里就有了个大概的判断了吧。况且这个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我觉得不像是工程师问的问题。普通用户问这个问题很正常,但是作为工程师来说,这个问题是很不严谨的。比如卡不卡是什么标准?是打电话、发微信还是玩游戏?是用少数 APP 还是会同时打开一大堆 APP?是看电影还是办公?而且这和使用习惯也有很大关系,每个人对“卡”的定义和敏感程度都不同,所以你这让同为工程师的我怎么回答?而且就算我给出答案,你也不会相信吧?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蛋疼,我说有点卡吧,那我还卖不卖手机了?我说不卡吧,万一他用起来觉得卡呢?所以实在无从回答,我就干脆回答说我用得不多,不太清楚。

他又说想检查下是不是能上网,我说可以没问题,然后检查了一下账号是不是已经退出了,说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他拿回去试用一下然后再确认交易。我说那可不行,线下交易都是当场要确认的,不然你拿走后就说不清楚你有没有拿货了。他说你用邮寄的话也一样啊,我说那不还有运单号吗?他想了一下确实是这样,就当场确认订单结束交易了。

他问如果到时候有问题怎么办。我想我也可以理解这种想法,毕竟有些东西确实用一段时间才知道,况且我看对方应该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某宝的信用评分也挺高,于是我就在走之前说如果有问题你给我发消息吧,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你拿给我我把钱退给你吧(老夫也算做得还可以了,换作是二手 JS,你都确认交易了谁还管你)。

所以说我们通过中间平台买卖东西的原因是基于对陌生人的不信任,而某鱼在这方面做得确实还比较完善了,提供信用评级来快速筛掉风险高的交易、纠纷后提供相对较中立的仲裁机制(这里不是在打广告,老夫虽然不太喜欢某里,但这点确实还是值得肯定)。

另外某鱼的这个 APP 是用 flutter 做的,体验明显不如原生的 APP,国内使用 flutter 的公司也不多。看来 Google 爸爸的 flutter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 有任何想法?欢迎发邮件告诉老夫:daozhihun@outlook.com